登 陆注 册论坛风格论坛帮助

   你的位置: 论坛 汉字改革论坛浏览当前帖子

       

 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: 你是本帖的第 1002 位读者 
sunzhenpo

积分:90
等级:论坛虾米
帖数:61
注册:2012-1-2

  信 息   留 言   编 辑   引 用

楼 顶 
[原创]11章 第16节 2000个汉字就够用的观点错在哪里?

第16节  2000个汉字就够用的观点错在哪里?

一些人,看到汉字在电脑的处理上,重码字很多,而且无法解决,就想用压缩汉字的使用数量来解决。还有一些“汉字罗马化”的坚持者,看到纯拼音字母构建的“汉字”,无法解决“同音异意词”的问题,也想用压缩汉字的使用数量来解决。这些人还编造一个“理由”,说“汉字总数虽然有8万多,但是,根据使用频率统计,频率最高的也只有2000个常用字,大多数的汉字在今天不用了,被淘汰了。例如‘缶’、‘鬲’、‘耒’等字。”于是就说,2000个汉字就够用了。这种说法,仅仅看了一点表面的一时的肤浅的现象,没有深入地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上和语言、文字的本质、发展规律上去探究,就简单地妄下结论。
只要中华民族存在,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无法“割断”的,只要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,是永远不会过时的,是不可淘汰的。因为后人在研究历史文献时,不认识前人使用的字怎么行?所以,他们的“理由”是不能成立的。历史是一条无限延长的“直线”,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一段时间,在历史的“长线”上不过是一个“小点”。以一个“小点”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长线,岂不荒谬之极。今天不用的字,不见得以后不用,今天使用的字,不见得以后还用。例如,在50年前,使用频率很高的“阶级”、“地主”、“土豪”、“劣绅”、“资本家”、“斗争”、“整风”等词,在今天就变成使用频率很低的词了;“福祉”、“双赢”、“和谐”等词,在50年千,极少使用,今天却成为常用词了。所以,把汉字局限于2000个字的观点和做法,既违反了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,也违反了实际的需要的。社会是在永不停止地发展的,新事物会永不停止地出现,所以,表示新事物的新词会永不停止地被创造出来,那么,新汉字就必需永不停止地增加。为什么?
因为,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(即一音多意)的语言,可以用有限的单音表示无限的事物。由于“语音多载”,所以,表示汉语单词的汉字,就必须是字形是单载的,即“意异形异、一意一形”的。否则,在书面环境里,就不能区分“同音异意词”。这样,就决定了汉语单词的扩展,必须汉字的支持;同时,汉字对于汉语,也有反作用:汉字发展,汉语才能发展,汉字停滞、退化、变质,汉语也会跟着停滞、退化、变质。
所以,要让汉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就必须让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。社会发展,促使新事物不断的出现,表示新事物的汉语单音词就必然不断出现,那么,表示汉语单音词的汉字就必须新造出来。这样,新汉字就必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增加了。这是顺理成章的自然规律。
如果不按这种自然规律办事,社会发展了,新事物大量出现了,不造新的汉字来表示新事物,就只能用现有的汉字通过组织意、意结合词或组建语句来表示之。例如:火车、汽车、橡胶、电脑、洗衣粉、瞄准具、电脑中央控制器、航天实验站、等等。但是,这样做,不仅增加了汉字的使用数量,使汉语文章变得啰嗦,还不能准确地表示新的事物,从而使汉语变得很不精确。例如“火车”、“汽车”这两个名词,充分反映了中国造字人的愚昧和思维逻辑的混乱。
如果从“火”、“车”二字的本意结合上理解“火车”一词,可以作三种理解:1。带着火的车;2。着了火的车;3。用火推动的车。
    中国人当初之所以把这种车称为“火车”,主要是看到了它与马车的动力形式不同:“马车”,是用马拉的车;这种车是用“火”拉的车。当时中国人不懂这种车的原理,仅仅从表面上看到用烧煤炭的锅炉来推动这种车行走,于是就给这种车取名为“火车”。其实,
这种车是用“蒸汽”来推动的,应当叫做“蒸汽车”才对。把这种车取名为“火车”,就相当于给“马车”取名为“草车”一样理由歪曲-----因为马是通过吃草才能有力气拉车的。今天,这种车,已经不使用“蒸汽”推动了,而是使用电动机推动或者柴油内燃机推动了,可是,今天中国还是称它为内燃机“火车”、 电力“火车”。这样,“火车”就不是“意、意”结合词了,就变成表示这种车的纯粹“双音单词”了,在“火车”这个双音单词里,“火”、“车”都失去了原来的词义,由表意文字蜕变成“音节文字”了。
当初既然按车的动力形式来区分“火车”和“马车”的,那么,当“汽车”出现以后,中国人就应当按这种思维逻辑来给“汽车”取名才是。汽车才真的是直接用“火力”推动的车呢?所以汽车被称为“火车”才对。但是,中国人并没有这种思维逻辑知识,看到这种车是烧汽油的车,就给这种车取名为“汽车”。这是以车的燃料为标准来区分车类的。如果以燃料区分车类的话,“火车”就应当改名为“煤车”了。今天又出现了“柴油车”、“电动车|,可是中国还是把它称为柴油“汽车”、电动“汽车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汽车”二字也同样从表意汉字蜕变成表音的“音节文字”了。
还有,大量用表意汉字“音译”外国单词,更是直接把表意汉字蜕变成“音节文字”的。音节文字,是拼音字母文字的前身,把表意汉字蜕变成“音节文字”,是比拼音字母文字还落后一个文字发展阶段的文字。
用现有表意汉字组建“意、意结合词”,表达新事物,既缺乏精确性,又缺乏延展性,不能随所表示的事物的变化而变化,还把汉字蜕变成音节文字。
用组句表示新生事物,不能语句太长,太长了就不便于到处使用。这样,在简短的语句里,不可能把这个新事物表示得清楚和全面,这样,就会造成人们对于这个事物的片面认识。例如“电脑中央控制器”,其实,他的功能远不止“控制”这一项。再如,“国际空间站”,只表示了这个东西是“国际”的、“在空间”的,它的功能是什么,却没有表示出来。与其用那么多的字都表示不出来,不如创建一个新汉字来表示。
不造新字,只是用常用字代替或组词、组句表示,就必然使汉字在表意方面出现歧义和混乱。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,汉字表意的混乱,自然导致了汉语的混乱。
所以,今天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不准确的语言,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,就是由于不随着新事物的出现,立即创建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,所造成的。
在此,有人会说,目前的汉字已经8万多个了,笔画最多的字,达到50多画了,再增加新字,笔画会随着增多,从书写和记忆两方面说,都达到人们不能承受的地步了,所以,创建新字的路子是不可行的。
如果保持目前的汉字楷体系统不变,不断创建新的楷体汉字,的确不是一个可行的路子。但是,只要改变一下思路,把汉字楷体系统更新成“意、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”,这个路子就行得通了。“意、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”,能够与汉语实现完全的匹配,只用485个构字元件,就可以构建6千万多个新体汉字,笔画最多的不会超过26画,不需要逐字死记硬背,所以,完全可以随汉语新单词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地创建出新字来表示之。完全不会造成记忆和书写的困难。


    第17节  语言、文字都不是思维的工具

该帖子在 2012/2/22 6:33:20 编辑过

  离 线  2012-2-22 6:33:20 
本帖子共有 0 页, 0 张回帖,每页有 9 张回帖 >> [ ]
页码:


Powered By : yingfo
Copyright 2001-2006 yingfo All Rights Reserved
执行时间:31.25 毫秒